一禅按语:教练顾名思义,即教人练习。教练(Coaching)一词源自西方,意思是说能够激发人的潜能,包括人体训练方法和心理素质训练等,即拓宽人的信念,而激发人潜能是教练技术的核心。
瑜伽教练技术是一门集瑜伽各种教学方法,来引导和发挥练习者的人体潜能,提升各种训练科目的教学技术。瑜伽教练需要具备通过一系列方法性、智慧性的教学过程;其中,洞察练习者的心态、态度、人格、情绪、体质、练习等条件,发现问题的特性,令练习者达到有效目标。
瑜伽教练的教学技术效果内容是:教练者以教习的身份,通过运用其中不同的方法,教导练习者的练习行为是否有效,并给予直接的调整心态、清晰目标、激发潜能,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。
优秀教练技术篇:
1、优秀的瑜伽教练能够为会员们灵活设计,适合她们练习的体式系列课程;平庸的教练往往被死板、所谓标准难度体式带操课程设计!瑜伽教学技术进程往往是:不同人的性格、环境、智商、情商、感觉、体质都不一样,因此,教练在教习时,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技术方法。
目前,国内教练上课的主要方式是,以教练做示范动作演操,会员们跟随模仿动作练习,结果,会员基本的注意力,都集中在教练的动作规范上了,无论今天教练是否对错,无论教练动作是否快慢,无论教练是否更换,会员都基于这种模仿形式。
结果,这种模仿上课,让练习者远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练习状态,而教练者同样远离了教练技术,只顾带操,这如今就是国内大多数教练的教习困惑。
七十年代末,一位美国人高威,是第一位倡导将教练技术型的人,他可以让一个完全不会打网球的人在20分钟内学会基本熟练地打球。此事引起了美国ABC电视台的兴趣,他们派记者现场采访。
高威找到一个体形很胖的,从未打过网球的女人。
他让这个女人不必计较用什么姿势击球,只需把焦点放在网球上(这就是他所说的注意力集中法)。当网球从地面弹起时,然后挥拍击打网球,经过几次反复这样训练,该女子熟练的掌握了打球技术。
高威解释说:我并没有教她打网球的体式技巧,我只是帮助她克服了自己不会打球的固有信念,她的心态经历了“不会”到“会”转变,就是这么简单。这个过程在电视上播放之后,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反响和兴趣。
后来,高威写了一本书,叫《网球的内在竞赛》并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。书中表明:内在竞赛是指练习者内心的竞赛,竞赛的对手是自我注意力不集中、紧张,自我怀疑及自责等障碍;简单的说,就是教练内在训练的目的,是帮助练习者,克服导致表现欠佳的思维行为定式,走出模仿困境,达到灵活训练效果。
他的系列著作被誉为教练技术经典之作,这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。作为瑜伽教练,你们是否该思考自己的教学模式了呢?!
2、作为优秀瑜伽教练要学会六点教学技术:第一鼓励会员、第二观察会员、第三引导会员;第四教学纠正、第五教学解惑、第六教学体式。这是你的教学技术和责任。
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说:作为一个教练,为所服务的个人和组织带来巨大的价值和无比的智慧。挖掘主动引导人在环境以调适状态面对挑战,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,方能使人获得持续发展动力,最终赢得效益,而教练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。
因此,成功的瑜伽教习课堂,是一种激励会员练习者,努力练习和自信练习,尤其让那些犹豫不决和身体障碍的会员们,激发一种对自己的练习反馈,这是对健康成长的机会。因此,作为瑜伽教练善于观察会员的不同特点,并给予教学技术指导和成长。
对于那些不懂得关注练习者,不能为大众教学指导的教练来说,这样的瑜伽课会停滞不前,而终被练习者淘汰。
要想作为一名优秀瑜伽教练,不仅仅如此,还要掌握练习者心理能力,透过在上课教习的观察,从中得知各练习者的身体和心理相互影响状态;同时,教练者还要善于引导课堂的气氛能力,控制好上课现场的秩序和节奏,创造练习者当下具有积极的练习热情,带动欢乐的情绪,将课堂教习整个活动达到最高点。以便能达到教习的预期效果。
此外,对于会员练习者来说,教会她们要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能力,当练习者自我认识能力越强,努力提升自己的接受能力就越强,这样能够意识到,激励自己的因素是进步的重要效果。
以往那种一味模仿教习的瑜伽课堂,基本是练习者往往被动的、缺少主动的练习动能。作为教练者来说,需要引起注意,过多的模仿,不仅仅令诸多教练每天上课疲劳不堪、耗体耗气,更让练习者产生乏味的心理情绪,导致练习者放弃了瑜伽。
成功的教练者在瑜伽教习课上,心中装的不是自己演示技能,而是教导大众的收获教学技术。而中国的教练们大多数,都是被体式仿制出来的山寨品,如此,也就不难发现,教练们只会采取模仿教学,这样的瑜伽教学需要改进了。
3、一个优秀的教练,善于发自内心的关注练习者,并给予理解沟通和支持她们。对每个练习者教学负责是,能在意她们练习的感受,并挖掘她们的特点,告诉她们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良好的沟通解惑能力,是一名瑜伽教练要能对教习者培养情操,即表现出对她们的健康认识观、价值观和努力等观点的赞同和理解;作为老师要用心观察,提出能激发热情的,有益的,适当的训练方式,且做出清晰的、直接的反馈。
同样,会员练习者在教练技术有效的帮助下,能够完成和解决练习的各类问题。做为一名优秀教练,需要从人的身心素质整体观教习出发,尊重练习者自身条件,无论什么样的人,都不会为她们一时的表现问题所惑。这样才是有高质的健康,才有高质的瑜伽课。
作为优秀教练要完成两大积累:实践教学技术与练习者收获的经验积累,如此你就会成功。
优秀瑜伽教练观察体相教学技术
感官六识观察
《瑜伽修息密记》记载:体与相之并称。瑜伽具有整体知觉合一者,即体性;瑜伽通过感官和心理所表现出来的行为,即相性。观六识,知人性体相好坏,从中找到各类问题,以训练除之不良。
1、眼识: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,就是眼识的功能。眼识功能,在瑜伽唯识论中说,眼识具有认识各种事物和影像的因缘,眼识在发生认识因缘时,会直接反映出,人的内外不同身体状态和心理问题。
众所周知,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的神色,俗话说眼弱无神,则体虚多病,直接可以表现出精神气息能量不足了。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,说明精神气息能量充足,反之,眼袋很大、眼睛干涩、眼皮沉重,都代表人体气血衰退。
大多数人的健康,首先是通过眼来反应的。眼睛虹膜的纹路,则表明了身体器官的健康,简单来说,眼睛虹膜的纹路一致时,人的身体健康则越来越好,而眼膜上有圆锥形的小孔,则表示抵御压力、污染毒素和抵抗能力则差,这是顺势疗法医生们的观点。
在瑜伽练习过程中,眼识的功能有着非常强大的作用,比如,练习战士式的眼炯炯有神,能够增强整体的意志能力;树式的平视能够安定你的身形与心态,蝴蝶式微笑的眼神,能够让你充满开心与快乐;此外,眼识与各类体式与呼吸密切相关,这是因为眼识具有直接对身体行为,心理状态相互作用的影响力。
通过眼睛,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现象。作为一名出色的瑜伽教练,要学会并掌握善于观察和捕捉练习者的眼识状态,眼识是体式进展好坏的晴雨表。切记!
2、耳识,对声音和环境产生之感觉,经由感觉所生之识,即为耳识。很多人的耳识功能出现了诸多不良的反应,比如,不善聆听,听音难辨,听力消退等,无不是透过耳识反应出身体和心理出现了诸多的问题。
多数人的耳识功能是向外收取声音的,但很少人能够向内聆听自己的身体,心理和情感问题。故此,耳识分外视聆听和向内谛听。《哈他瑜伽》记载:向内谛听自我人体声音,叫做谛听密音,这是作为哈他瑜伽练习的八大步骤之一。
作为教练,要训练好瑜伽练习者,开发好向内听到自我,包括诸多的过程感受,就能够让每位练习者,知道自己出现了什么状况,存在什么障碍,如何依靠教练的教导,开发自主能力,灵活消除解决问题等。
对于练习瑜伽的人们来说,内听自己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练习感受,减少外界的干扰,更好的控制与把握自己,达到自己所要的效果。
3、鼻识,鼻子具有嗅觉嗅觉功能,具有区分各种香臭,这就是鼻识。寻常人的一呼一吸,把所有的气息都吞吐进去,靠了胸肺与横膈膜之功,把有用的清气周转全身,将浊气吐出,在没有经过有效的呼吸训练时,鼻识一般并不分出清浊之气来,总有许多损耗。
瑜伽传统记载,人的鼻孔分左右,左鼻孔为月亮呼吸,右鼻孔为太阳呼吸;白天右鼻孔呼吸大于左鼻孔,即人能够处于正常的知觉和气血运行状态,晚上则左鼻孔呼吸大于右鼻孔,则人体处于正常的功能休眠状态。
通常练习瑜伽中,鼻孔呼吸左右有不同,而进出的气息则同样有不同,很多人鼻孔呼吸很粗,有声,短促则被瑜伽列为不良呼吸体相,更有在练习后气喘嘘嘘,造成人时常是焦虑不堪状态。有严重的练习者,包括教练者,其练习久后,脾气越来越大,这是因为呼吸练习出现了问题,引发了情绪的波动。
瑜伽的呼吸法很多,配合不同的体式,可以达到不同的需要。在呼吸训练上,鼻识会产生认知呼吸的功能作用,如,呼吸的长短,呼吸的粗细,都需要经过鼻识来认知,否则呼吸会产生混乱,让练习者不能安稳,则体式无效,甚至有害。
此外,鼻识还具有配合眼识功能,对体式的控制具有非常的增强作用。比如,你在某体式控制下,鼻孔的呼吸开始会变得的急促,而鼻识通过认知,则做出良好的反应,将呼吸调整为缓慢,细长,此刻鼻梁则变得笔直,让气息更加顺畅,如此顺利的完成练习。
4、舌识,具有味觉,功能,比如,甜和咸,这就已经是舌识作用。多数人因没有学习经典知识,不知道舌识的诸多功能。舌识除了具备味觉之外,还有语音,语词、语速,思考控制力等系列功能。
比如,人有时很有趣,中午并不饿,但有时会去吃,这是舌识作用产生的一种习惯馋嘴功能现象,因此,舌识会直接影响心理和肠胃功能;此外,当一个人心情不愉快时,她的舌识发出的语音是很糟糕的,语词和思维功能混乱,语速急躁等现象发生。
在瑜伽练习中,舌识有时会变得异常波动,这往往是呼吸紧张造成的,造成让舌头干燥苦涩。而对于舌识功能本身来说,它本身具有认知人体平衡的能力,比如,一个人走过独木桥时,舌根是自然收紧的,收紧的目的可以增强平衡力,当人体处于坦然平地时,舌根是自然放松的,放松的目的是增强放松效果。
当练习体式时,有人因过于紧张,放松不下来,则运用收慑舌根来带动其它感官,调整一下它们的紧张度即可。另外,舌根收慑具有非常好的练习效果,可以堵住话漏混乱,语言不调等效果。
5、身识。具备人体各种触觉功能,即身识。而身识功能,还远不仅仅停留在触觉上,其行为的习惯,采集的业报能力,都是身识具有的形成能力范围。不要以为,你的体式练的形体功相多么的好看,这就是你处于在业报习惯里,你带着浮躁表演给人家看。
你有向内练过自己吗?你感受过身体带来的八种触觉吗?八触为:酸痛胀麻、冷暖涩滑。作为教练的你,知道在体式行为过程中,知道产生这八种功能的意思吗?
比如,酸在练习产生过程中,表达了什么,而人体在不同体式状态下,会产生不同的酸现象,这就需要懂得和掌握这种观人的技术教学,否则,练习者受伤了,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教练者可以通过身体触觉可以观察出来,练习者的健康部分状况。比如,在身体前屈时,连续产生酸痛,则说明这个练习者气血淤积问题严重;练习后,四肢发胀很厉害,则说明气血连续循环过度,有肿胀现象,这样往往会造成练习者的过后疲劳。
若练功过程,产生了麻的感觉,那么说明气血在运行时,遇到了阻碍,正在疏通过程。冷暖交替产生,反应了练习者练习过快,造成气血循环不足,需要缓慢下来,也说明练习者体质的问题。练习过后,皮肤发涩,说明气血损耗严重,若是感受很滑,说明气血运行良好。
此外,八种触觉分别发生在不同部位,有不同的问题和作用,八触还能够直接反应出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;人体除了这八种触觉,还有十六种微细的触觉,这经由八种触觉引发进入的效果,当能够感知时,练习者从粗的层面,开始进入细致的层面练习。
6、心识,前五识形成功能的集合,即心识。很多练习者重视身体,却不重视心识。这是由于认知瑜伽误区产生的结果。心识功能远远大于体式的效果,却不为人知。
瑜伽唯识经典中有这样一个譬喻,大致意思是说:有一天,心对身体说:每天从早上起,我这颗心就帮你穿衣服,帮你洗脸、刷牙,教你吃饭、走路,你的进退坐卧,哪一样不是我在帮忙?
这个譬喻,指出了人们经常舍近求远的个性。我们平常没有注意这个心,呼吸不知,行为不觉,实际上,心是最重要的,心是诸法的根本。《瑜伽唯识论》上说:三趣六道,人的所有行为都在心识一念取舍上。
面对身和心这个问题,国内现在瑜珈界有多有的评论,有的培训导师认为,身体炼好了,心才能转变,便能够达到所要的境界。这种说法,基本是基于对瑜伽不了解的误区之说。其实,只要看看经典,就不难发现,《瑜珈经》开篇就阐述了,关于心识波动转变是瑜伽的说法。即心识转变,行为才能获得转变。
另《瑜伽唯识三十颂》中说:有种种体相转,彼依唯识所变。因此,行为体相所转变,离不开心识的转变,否则体相是无法依靠自己行为转变的。
《解深密经》中,阐述心识它来统摄生命活动的一切方面,而是这个心识本来就存在于,生命活动的每一刹那、每一动作中,假如不能够转变它时,它都会追逐我们的身体,包括身体的各种欲望,身体做出任何行为,它都隐藏生命活动的一切潜能,它保留一切良善与邪恶的思想行为之影响力,令它很难发生作用。
因此,正念瑜伽指出,心识的转变才是影响身体转变的重要依据。这就是潘塔加利的《瑜伽经》为何解释了有关“种子心识冥想”的论证。种子即潜能量,统摄生命一切活动的心识是贮藏能量之源,激发生命行为活动潜能,就包含潜在其中。
当明白了这个原理,我们就能了解生命行为的原因和动力,生命的流转和转变,归根结底都归因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心识上。
心识是身体作出行为相续的主因,缺少了心识认知,行为基本是断层的,因此,人的所有行为,是前五识作出的反应,最终由心识来认知,否则人的行为是混乱的,如同精神病一般没有差别。因此,瑜伽练习的一招一式,无不是心识的写真写照。
作为教练者,一定要对练习者的心态意识,采取足够的重视,因为心识是行为价值取向之源。好好关注和鼓励练习者的心,那就是身体强大能量的源头活水。
结束语:瑜伽不是单一的体式运动,更不是医学的解剖学问,瑜伽是一门传统生命学科的经典;引自《分别瑜伽品》的一句话说:心识与心识行为对象契合,精神与智慧真理契合,这就叫做瑜伽!
让体式教习模仿减少一点,练习者主动就会增加一点。让教习难度降低一点,效果价值就会增强一点。让教练体式表现减少一点,教导能力就会加强一点!
一禅合十分享! |